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感言⑤强化监督方能让誓言恒温

张海燕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和监督体系,“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这一重要论述,表达了我们党强化监督的决心,深得民心。只有强化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党员领导干部才能牢记宗旨,入党誓言才不会落空。

如今,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在履新之际,有关部门均要组织其发布履新誓言。誓言包括廉洁自律、勤政爱民等等。这是组织上对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期盼,也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庄严承诺。那么,誓言即出,是不是就一劳永逸了?

先后落马的河南省四任交通厅长中,任职最早的曾锦城在任时曾以写血书的方式向河南省委表白:“我以一个党员的名义向组织保证,我绝不收人家的一分钱,绝不做对不起组织的一件事……”铮铮誓言似乎犹在耳边,宣誓的人却已身陷囹圄,故成笑柄。无情的事实告诉我们:面对利益的纷纷扰扰、诱惑的无孔不入,让入党誓言、从政誓言、廉洁誓言保持恒温,仅靠拍胸脯表态、靠个人自我约束远远不够,必须强化监督。

让誓言保持恒温,舆论监督是个宝。个别领导干部有句戏言,现在出门,香烟、手表、眼镜最好不带。这说明,部分领导干部对舆论监督是畏惧的。目前,舆论监督的力量越来越强大,无论“天价烟局长”周久耕,还是“表哥”杨达才、“房叔”蔡彬等,他们的落马,都显示了舆论监督的力量。舆论监督具有“蝴蝶效应”,能够从蛛丝马迹中发现贪腐行为,调动群众参与社会事务监督管理的积极性。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自觉接受舆论监督,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可以避免违背自己的誓言和党的宗旨。

与舆论监督的“热”相比,少数党组织内部的监督却显“冷”。有些人对上级哄着、抬着,对下级顺着、护着,对内部藏着、掖着,不愿意说真话、提意见。这种内部监督弱化的结果往往是错误一起犯、“好处”一起得,很多窝案串案皆由此而来。须知,监督是一种责任和义务,被监督是一种福气和荣耀,接受监督是一种美德和智慧。一个组织内部强有力的监督,不仅可以打造一个风清气正的健康环境,还能让党员干部成长受益、家庭受益。

誓言的恒温,最终离不开监督机制的完善。湖南省常德市原纪委书记彭晋镛在狱中坦言:自从担任市纪委书记以后,自己什么都能说了算,根本没有人监督自己。彭晋镛的话,道出了监督机制的软弱一面。对一个单位的“一把手”来说,如果上级监督疏于见面,同级监督顾虑重重,下级监督纸上谈兵,群众监督水中望月,他就可以为所欲为,把入党誓词、廉政誓言统统抛在脑后。规避这种行为,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让人人都明白监督谁、监督什么、如何监督,真正让制度监督这把利器硬起来,让监督严肃化、常态化、长效化。

信息化时代,领导干部是否履行誓言、践行宗旨,将会聚集越来越多的目光。更好地让上级、同事、媒体、家人有效监督自己的言行,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一种赢得人心的廉政宣示。

文章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