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刍议
牛国阳
摘 要: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和高校的日常重要工作。本文结合高校实际,从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内涵、开展对象和内容、途径及目前存在的问题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对高校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刍议
廉政文化建设是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廉政文化建设的一支重要的干流,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阵地,肩负着倡导和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的历史责任。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以传播廉政知识、弘扬廉政精神、建立廉政制度为主线,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的,以有效预防腐败、坚决抵制腐败、弘扬清风正气、鞭挞歪风邪气为目标,以辐射影响社会为时代使命,着力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统一,与社会主义法律法规相协调,与校园文化相补充,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促进的特殊文化种类,其核心在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地位观、权力观、利益观。巩固和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高等学校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专门人才的地方。廉政文化不仅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校园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既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是对先进文化的弘扬,使廉政文化真正进入校园、融入学校各项工作,既有利于提升高校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职业操守,还可从源头上遏制腐败产生,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通过学校的小环境来影响校外的大环境,更重要的是它将对青年学生以后的成长、走上社会的成才产生长远深刻的影响。
2.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内涵
廉政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廉政文化是关于廉政的理念、信仰、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社会评价、文化表现的总和形态。它的内涵大致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精神层面,是指人们对廉政的认知、感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对现时廉政思想的价值追求等;二是实践层面,是指人们在社会廉政意识的促动下,主动或被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参与的廉政实践活动;三是物质层面,包括一切由社会主渠道或民间自发形成的廉政教育场所、景观、网络、书籍等历史和现实的廉政文化积淀与现存。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必须在教育、教学的范畴内,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以高等教育、教学的精神实质为其价值核心,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只有积极探索、常抓不懈,用健康向上的、先进的廉政文化占领大学教育阵地,以正确的、高尚的价值观念教育人、塑造人,才能完成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历史重任,才能不断巩固和扩大廉政文化成果,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向前发展[2]。
3.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对象与内容
高校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的对象是管理干部、任课教师和广大大学生,是以价值观念教育和道德准则教育为主要内容。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要与法律法规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价值观教育和道德修养教育结合起来,必须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大学生和教师,引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管理干部要着重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和党纪国法教育,增强他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诚心诚意为师生服务的观念;对任课教师,要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廉洁从教、爱岗敬业、严谨治学,诲人不倦,为人师表的道德情操教育,使广大教师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对在校学生,要加强廉洁品质、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道德修养教育,为今后“廉洁从业”打下思想基础。
4.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途径
4.1建立健全高校廉政文化工作机制。要切实健全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领导,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工作作为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专业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师德建设、干部考核和任免等工作中,把廉政文化建设工作一并纳入其中,齐安排同检查,切实加强领导和管理。同时,学校各部门要加强协作,密切配合,相互联动,尤其是学校的纪委、人事处、宣传部、招就处、学生处等部门,是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的主要实施部门,要积极主动地把廉政文化建设纳入本职工作之中。
4.2教师要积极开展依法从教、廉洁从教。教师是先进文化的传递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言行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成才,充分发挥教师在廉政文化建设中的引导和示范作用,是高等学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又一有效措施。我们要特别重视对教师的廉政文化教育,提高教师的廉政素质,在师德建设中强化廉洁内容,加强对广大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法律纪律教育、优良传统和学术道德教育,着力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廉洁自律意识,坚持做到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率先垂范,以实际行动教育学生,用崇高的学术造诣和人格魅力影响感染学生[3]。
4.3把廉洁教育纳入大学生教育培养的全过程。积极开展针对大学生的廉洁教育,引导学生认清腐败现象的本质,确立廉洁光荣、腐败可耻的是非观和荣辱观,树立诚信正直、遵纪守法的廉洁品质。在教育方式上,注意正面教育与严格管理相结合、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重点教育与整体推进相结合、正面引导与潜移默化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等多渠道教育相结合;在教育内容上,紧紧围绕党风廉政建设的基本理论、基本政策和基本经验,利用典型事例,使大学生充分认识腐败行为对社会、国家、自身的严重危害,认清自己成长过程中,将要面临的各种考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认真组织学习法律基础知识,深入开展遵纪守法、违法必究的法制观念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4.4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法律法规教育。推进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既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同时,要加强法律法规基础知识教育,把反腐倡廉教育纳入党校培训、班干部选拔等活动,对教职工、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廉政教育。此外,还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内容上要编写有关诚信为人、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为内容的廉政文化教程,讲授身边的模范感人故事。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组织切实可行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观考察、社会调查、公益活动等形式,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受到廉洁教育,受到启发。
4.5强化校园文化的载体功能。一方面高校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校园文化建设增添新的内容,注入新的活力,扩大校园文化中的廉政内涵,提升校园文化的廉政品位。另一方面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形成的广泛群众基础和广阔宣教平台,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的有效开展。通过召开廉政讲座、廉政报告会、举办廉政演讲比赛、开展廉政知识竞赛等,以增强廉政文化的理论性和知识性,也可以举办廉政文艺晚会、廉政小品大赛、廉政书画展等,以增强廉政文化的艺术性和趣味性;还可以组织建立廉政文化长廊、制作廉政警句警示牌、开辟廉政文化宣传橱窗等,以增强廉政文化的渗透性和感召。
5.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5.1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方式缺乏多样性
目前,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活动多以单向信息传递形式为主要方式,如观看警示影片、听报告、办讲座等,方法较于单调,途径偏于狭窄,未能搭建起有效的廉政文化教育平台,如各种校园文化景观和校内广播、网络、文化宣传橱窗等舆论阵地。教育方式带有较强的任务性质,不注重从人文的角度来审视廉政文化建设,没有充分发挥校园舆论、校园文化氛围的环境教育功能,陶冶师生情操,对师生员工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高校在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时,尽可能采取多样的方式进行,以提高廉政文化教育的实效。
5.2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性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是某个部门、某个阶段的工作任务,是一项长期坚持做的工作内容,有的高校工作机构和机制不健全,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有的高校制度、措施彼此缺乏协调,甚至出现制度空白;有的高校出现工作超前性较差,没有规划和计划,盲目工作,并且工作时紧时松,上级检查时紧一点,需要时紧一点,没有将廉政文化作为日常工作内容。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充分说明部分高校政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性和计划性,没有形成整齐的廉政文化建设步伐。高校针对自己的环境,建立一个系统化的工作机制和局面必不可少。
5.3在校大学生出现了“学生腐败现象”。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不断发展,市场经济中的各种价值观念如拜金主义、物欲主义、享乐主义、等价交换等,日益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方式和思维方式,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在学生中,个别人把金钱放在首位,把物质利益看得过重,以我为中心,个人利益大于集体利益。考试作弊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中一种普遍现象,对考试舞弊丝毫没有羞耻感;同时,大学生攀比浪费之风日益盛行,生活不勤俭节约,穿的是名牌,用的是最好手机;在高校中请客之风盛行,在推优入党、竞选干部等民主推选前,为赢得同学们的选票而拉关系“贿选”。在高校形了一种“学生腐败苗头”,说明当代大学生自身廉洁意识比较淡薄,确实需要进一步加强教育。
总之,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作为高校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现实意义,利用高校这一特殊阵地,探索和坚持一条机制完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相互渗透地廉政文化建设之路刻不容缓。
(作者系教务科研处科研科副科长)